演练动真格  坐公交遇事故可别慌啦


(相关资料图)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拍摄:张磊  制作:张婷

公交作为城市的“传送带”,保障着市民的日常出行。为了应对炎炎夏日、滚滚热浪、突发暴雨等特殊情况,实战演练显得尤为重要。
    近日,来自太原公交各车队、车间以及机关科室的职工代表,组成应急演练队伍,围绕“强对流天气,运营车辆涉水被困”“有限空间应急操作”和“运营车辆交通事故”等主题,开展了实战演练。山西晚报记者进行了现场探访,看这些训练有素的驾驶员有条不紊地操作,同时也提醒广大市民:如果乘坐公交车时遇到突发情况千万别慌,听公交驾驶员指挥准没错。
    车辆涉水乘客滞留 天窗应急通道发挥大作用强对流天气下,运营车辆涉水怎么办?在太原公交集团的应急演练现场,山西晚报记者目睹了纯电动公交车涉水被困的场景下,公交车驾驶员在车辆被困、乘客转移、涉水救援、故障排除、车辆安检、安全撤离等环节的实景演练。
    突降暴雨,一辆公交车通过太原市某低洼路段时,因雨势较大,道路积水严重。公交车驾驶员苏超发现后立即停车,并打开危险警示灯。随后,苏超打开前门下车,蹚水查看车辆侧方的水位警示标志,发现水位已经超过20厘米警示标志,车辆已不能继续前行,他立即返回车内关闭车辆总电源,进行断电处理,并将现场情况报告给带班队长及公交集团运调科长和运行副经理:“我现在行驶至A路段低洼处,由于雨势较大,道路积水严重,已经超过新能源公交车警示水位,已进行断电处置,车上共有6名乘客滞留,请求救援。”而此时,车上滞留的乘客纷纷担心起来:“怎么不走了,怎么回事?”苏超解释道:“各位乘客,由于道路积水太深,为保证各位安全,车辆无法继续向前行驶,我已向领导汇报情况,请大家耐心等待救援。”
    车队接到汇报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安排车队管理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同时通知公司应急抢险救援队前去救援。很快,车队应急处置小组到达现场,用竹竿探测积水深度,将救援车辆停靠在积水较浅位置,了解公交车内的乘客情况。之后救援人员身着救生衣,拉起牵引绳,公交驾驶员打开车辆应急门及逃生车窗,帮助乘客有序撤离。由于雨势过大,车内的三名乘客已无法从车辆应急窗口撤离,救援人员立即决定关闭应急车窗,改从车厢后的天窗应急通道撤离。车内一名应急队员从天窗爬到车顶拉乘客,另一名应急队员与驾驶员两人在车内推乘客,最终将乘客安全救出。乘客上到车顶后挥手大声呼救,救援队员携带救援梯上到救援车车顶,指挥救援车辆向涉水车辆靠近,利用救援梯在两车顶部之间进行搭桥,并在救援梯上安置救援踏板。救援队员组织乘客通过救援梯到达救援车顶部后,从天窗应急通道进入车厢,从而撤离涉水车辆。
    所有乘客安全撤离后,应急队长迅速组织救援人员,在涉水车辆附近堆放防水沙袋,并架设抽水泵将公交车周边的积水进行外排。水位下降至安全位置后,通知公交驾驶员驾驶车辆驶离危险区域。
    太原公交集团第二汽车分公司党办主任闫俊福表示,夏季强对流天气较为频繁,通过演练能有效提高恶劣天气下的应急处置能力,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这种演练为全体公交驾驶员提供了涉水应急处置的科学操作流程。
    发生交通事故后 次生安全隐患处置很重要交通事故应急演练现场,只听“砰”的一声,一辆正常行驶的公交车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时,被后方社会车辆追尾。由于碰撞感强烈,公交车上多名乘客倒地,其中还有一名七十多岁的老人,乘客不同程度受伤。驾驶员迅速拉手刹,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之后飞快赶到车厢中部,询问受伤乘客的情况,并拨打了120、122、车队负责人和公交公司安全员的电话。
    车队负责人及安全员接到电话后,十分钟内赶赴事故现场,了解事故情况,并及时疏散了滞留在车内的乘客。同时保护现场、留取证据,对受伤乘客进行分类并用随车急救包进行先期处置。医护人员和民警先后到达现场,救人、现场取证随即进行。短短几分钟内,伤者被送往医院救治,事故现场的证据也被固定。
    闫俊福表示,运营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次生安全隐患处置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在演练中,工作人员重点展示了保障乘客转乘安全的规范操作,在场驾驶员均称受益匪浅。
    现场还模拟了乘客疏散、伤者救护、灭火器材使用等演练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公交车驾驶员对车辆突发事件的现场指挥、疏散、自救能力,完善了统一领导、规范管理、高效运转、快速反应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体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秩序稳定和群众出行安全。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必须规范佩戴空气呼吸器气温持续高位运行,由于有限空间狭小、通风不畅引起的作业事故风险加大。相关负责人表示,例如污水井、机油房、库房、密闭空间等都是重点要害部位。有限空间安全事故,成为近年来安全事故的新发区域,演练时,必须严格按照“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规范流程。
    演练开始,工作人员日常巡检时发现,有限空间消火栓阀门存在异常,需要进入检查并作业。检查人员首先进行气体检测,并进行全程记录和监护,发现异常后,开始使用鼓风机对有限空间强制通风。通风完成后,再次进行气体检测,合格后,作业环境才改造完成。
    开始维修前,几名工作人员确定了“绳语”,一拉一回代表安全,连拉三次代表紧急撤离。空气呼吸器是进入作业前必须规范佩戴的重要装备。维修人员首先进行了压力检查,打开气瓶阀,观察压力表,压力应不小于25兆帕。其次是检查外观,看腰带、肩带、气瓶、固定气瓶阀门是否完好。系统气密性检查,关闭气瓶阀,一分钟内压力下降低于0.5兆帕,证明气密性良好。低压报警器检查,按下泄压阀至低于泄压6兆帕,蜂鸣响起,证明报警器完好。全面罩检查要求视窗明亮、密封,束带完好,检查完毕方可进行佩戴。打开气瓶阀,逆时针旋转至少两圈;瓶口向下,背负气瓶,扣上腰带,调整肩带;面罩佩戴与气密性检查,拉紧带子捂住面罩口,无法呼吸,证明气密性良好;连接供气阀呼吸两次,呼吸顺畅,戴上安全帽,佩戴完毕。
    负责人表示,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若现场具备自主救援条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进入式救援。进入式救援风险很大,一旦救援人员防护不当,极易出现危险,因此,救援人员必须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确保自身防护安全有效。
    

山西晚报记者 张磊

关键词: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供稿服务| 友情链接

钢企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www.gqsos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8928号-3

联系邮箱: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