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头条!【奋发有为 推动高质量发展——经营主体探访】择“一米宽” 掘“百米深”


(资料图)

春风化雨,万物争荣。3月22日一大早,太原市中北高新区阳兴南街88号,3辆满载的平板挂车陆续启程,分赴河南、四川和重庆。自年后开工以来,这已是长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交付用户使用的第十批产品。5月底前,该公司的订单均处于饱和状态。
    长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产业覆盖“发、储、输、变、配、用”电力设备和电器元件的研发、生产等,是集研发、制造、技术服务及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电力装备制造企业。
    走进车间,数条生产线马力全开,从投料、切割到组装全部实现自动化。在货架上,一批半成品的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正在等待关键零件的安装。“今年我们提出‘谋倍增、投研发、降成本、强管理、控风险’的企业发展方针,其中一项就是通过寻求委托加工降低成本,以降促增、加大研发,最终实现倍增。”长城电气董事长陈光华的家乡在浙江,回乡过年期间,他争分夺秒走访了当地多家制造业头部企业,与他们达成委托加工合作,并很快落了地。
    现在,订单所需断路器的半成品已经由江浙工厂生产完成并运回长城电气厂房,正在生产线上加紧后续生产。“如果为这类普通的零部件建设新的生产线,需要投资几千万元。委托加工的话,只需要花费几百万元。省下的钱我们可以投入技术研发和数字化升级。”在陈光华看来,企业专注于核心部件制造,收拢聚焦,在垂直领域拓展空间,有助于企业实现更“精”更“专”。
    2018年底,长城电气在太原中北高新区建起了1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制造业要升级,就要让技术拥有绝对发言权。”长城电气始终将重点放在生产设备智能化提升和产品升级上,每年拿出数百万元投入科研,与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科大等多所高校协力合作,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新材料新技术试验试点示范方面走在了同行业前列,目前已拥有5项发明专利、100余项知识产权。依托知识产权的投入和成果,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等。去年9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2022年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名单,长城电气成功入围。
    在车间大门的正对面有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各班组工序完成情况、设备故障原因统计、订单准时完成率等全部用柱状图和饼状图显示。作为“数字工厂”升级的一部分,长城电气于去年开始搭建、运行这一云平台,每位工人在手机上安装配套App,每完成一个环节,便通过App上传数据和进度。“每个订单各个环节的进度、未完成原因等信息一目了然,有助于我们及时调整,提高效率。”陈光华告诉记者,长城电气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方向发展和实施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升级后,企业在提质增效、产业补强延伸上取得较大功效,进一步推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现在,长城电气不仅生产制造各类变配电设备,还要为这些设备提供智能技术支持,为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2021年,长城电气产值突破亿元,并实现逐年上涨。“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多次重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这不仅是对民营经济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广大民营企业家的巨大鼓舞,更加坚定了我们创新发展的信念。”陈光华表示,将始终坚持走“择‘一米宽’、掘‘百米深’的专精特新、强基固链发展道路”,继续推动数字化和实体制造业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新技术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争做电气产业链的急先锋。
    

本报记者曹婷婷

关键词: